先导

以下rEFIndarckwiki词条的内容:

rEFInd 是一个 UEFI 启动管理器。它是 rEFIt (不再维护)的一个分支并且针对非 Mac 硬件修复了若干问题。它被设计为平台无关,可启动多个操作系统。

使用rEFInd的需求是我原来使用的是bootctl这个启动引导程序,虽然简单好用,但是只有黑白界面难免有点单调,所以就想使用一个比较漂亮的但是文件结构又简洁的bootloader,所以grub就被丢弃了,虽然它的却很强大,但是文件结构有点复杂,配置影响因素有点多

archlinux安装篇(二)

接着上一次安装完成了之后应该能启动到archlinux的图形界面了,但是没有图形界面的话作为日常使用的系统还是很勉强的,所以还是很有必要进行接下来的图形操作界面的配置的

接下来就是配置archlinux的图形操作环境了,本文介绍的是Plasma KDE桌面环境

archlinux安装与应急使用双用U盘

  • 本次方案建议使用16G及以上的U盘进行安装,以保证得到较好的体验
  • 建议使用USB3.0及以上的U盘,当然2.0也没问题,如果不使用图形界面的话
  • 本次是在linux环境下完成的,当然Windows下也可以实现

使用意义

在使用archlinux启动盘之前需要用dd命令将U盘刻为启动盘,这样就导致整个U盘分区被dd修改,最明显的是第一个装有安装环境的分区被分配了一个iso9960标志并且使用cfdisk打开该设备是会有提示使用写命令是会丢失丢失该标志从而导致标签异常使得启动异常,而安装环境仅有600+M,白白浪费了该启动盘的其他空间,因为不可以新建分区。

另一方面,对于某些情况下,例如电脑的系统炸了,但是又要很快地进行某些工作的时候,例如运维、出差是别的电脑是win系统等情况时,需要尽快的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时候,如果有一个装在U盘里面的移动的linux操作系统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了,并且,在日常使用的时候也可以偶尔使用U盘里面的linux系统

一些想体验linux操作系统又怕把自己的电脑搞坏的人也可以使用这一方案进行双系统使用,而不是去使用linux live环境。

所以,在以上的需求之下,这一使用方案就从我的脑子应运而生了。

基本想法

主要实现的基本想法就是通过将刻好的启动盘的内容复制出来后在重新格式化U盘重新分区并尽量将前两个分区模仿原有的启动盘方案,然后剩下的分区在重新利用。

,使用gparted或者blkid(Windows可以使用分区工具查看)查看U盘经过dd刻录之后的文件系统标签

之后使用mount命令将其第一和第二个分区挂载后将其内容复制出来